7月10日,州残联验收组深入泸溪县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(以下简称“家改”)验收工作,浦市镇一户特殊家庭迎来了生活的新篇章。当验收组轻轻推开房门时,坐在轮椅上的邓云亮先生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意,双手郑重地将两面鲜红的锦旗分别赠予州残联与县残联——“助残善举家改受恩不忘暖人心,轮椅坡道能看外面世界无限好”等肺腑之言,在朴素的房间里久久回响。
(邓云亮先生向州、县残联赠送锦旗)
邓先生因先天性小儿麻痹症,常年与轮椅为伴,且家中只有他一人在家,常年的衣食住行几乎全靠他自己。改造前,10多公分的门槛曾是隔绝他与外界的高墙,寻常的灶台高度更是厨房里难以逾越的障碍,只能在地上搭几块砖头办饭。独自生活的每一天,都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
县残联在深入调研后,精准聚焦邓先生的核心生活需求:门口与厕所精心铺设了平缓稳固的无障碍坡道,轮椅从此自由进出;厨房量身定制了低位(手控)灶台,锅碗瓢盆尽在指尖掌控。这些看似简单的改造,实则是工程师与残联工作人员反复测量、精心设计的成果。改造完成后,邓先生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;“现在我能自己出门晒太阳、散步,甚至上街购物,能轻松的给自己做一顿可口热乎的饭了,感觉心都敞亮了!”
州残联验收组认真查看改造细节、倾听邓先生使用体验后,对我县精准识别需求、高质量施工给予高度评价:“不仅是物理障碍的消除,更是尊严的托举,是助力残疾人迈向自立、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。小改造撬动大民生,让轮椅上的生活也能充满阳光与希望。”
(验收组在仔细察看轮椅坡道)
锦旗无言,却承载着感恩的千言万语。它不仅是对州、县两级残联务实工作的最高褒奖,更是对党和政府持续聚焦困难群体、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的生动诠释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倾听残疾朋友的心声,将家改这项民生工程做好、做实、做细,让更多“有爱无碍”生活成为家门口的温馨实现。
图文|卢 勇
编辑|杨意红
一审|孙诗璇
二审|田 宇
三审|刘 兴